上週二台北電影節,看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20週年導演修復版。
遷台人士聚集的小公園裡,考場失蹄的小四從高材生淪為夜間部。他上學只為了蹺課和與校內教官訓導處起衝突,他談戀愛只在最後發現愛人是個徹頭徹尾的生存者,他以父親為榜樣卻只看著父親工作失意之後為人擊垮而低聲下氣。他使盡全力要尋找意義,尋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信念,只是在一切都破滅下之後手刃愛人,一如其他不知何去何從的青年以逞兇鬥狠掩蓋自己的理想之死。修復版的畫面無比美麗,四小時版裡頭每個角色無法抗拒的宿命脈絡更加清晰,楊德昌淋漓盡致地建立一個年代的縮剪影,只是再將剪影徹底粉碎。
但很奇妙的,進入腦海的並不只是牯嶺街的小四、小明,Honey。隔了20年後的加拿大,一個搖滾樂團用文本同而末異的角度看了一模一樣的事情,連發生之處都有幾分相似。
搖滾團Arcade Fire的主唱Win Butler在德州度過少年時期,目前定居於加拿大。團去年的專輯The Suburbs以美國夢的實踐-郊區生活的幻滅徹底粉碎了當代生活的都會神話,並因為完整豐富的概念性以及優美哀痛的歌詞拿了葛萊美。但這並不是Arcade Fire專輯的終點:他們找來拍了怪獸冒險樂園、I'm Here以及蘭花賊的導演Spike Jonze,以The Suburbs的整體訊息拍了一部名為Scenes from the Suburbs的30分鐘短片(可視為一部很短的電影),描述在一個類似我們的世界裡,一個個的郊區其實是一個個的戰區,郊區跟郊區之間老死不相往來,搬到另一個郊區意味著永久斷了羈絆。在這樣的世界裡,其中一個郊區的孩子們努力長大、玩耍、享受童年,只靜靜地等著無聲的戰爭與成長把他們一個接一個帶走-帶到另一個郊區,帶到另一個年齡層。成長,也是失去。
於是,當小四為小明神魂顛倒,Scenes from the Suburb的主角詢問自己哥哥要怎樣知道女生願不願意和你接吻;當小四為了不知何去何從跟教官跟公權力對抗,另一邊主角無憂無慮的單車閒晃裡出現了軍隊、戰車、當眾行刑;當小四的父親被警總撕裂,主角的哥哥被戰爭扭曲得不成人形,而當小四最終連渴望改變、渴望救贖的愛人也失去,另一邊的主角只是靜靜地看著,所有熟悉的面孔與時光終究是結束了。郊區一如眷村,理由或許不同世界摧毀人的力道卻是一視同仁。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最後,小四被世界粉碎-或者說,青春、年少,明亮的夏日被世界粉碎;同樣的,Scenes from the Suburb裡主角朋友以及朋友的親人有些被處決、有些移動到另一個郊區(另一個柵欄外),有些被世界吞噬而成為行屍走肉般的空殼:一如小四的父親。終究,郊區美國(惡)夢亦或遷移來台不知如何立足的眷村或遷台人士,摩登世代的我們命運都是相同:使勁往迷宮深處逃亡,抓起車鑰匙準備出發,逞兇鬥狠哼Rococco,淒厲慘叫嘶吼吶喊著:They seem wild but they are so tame/They're moving towards you with their colors all the same/They want to own you but they don't know what game they're playing。
![]() |
| 不管說哪種語言,孩子眼中的空洞恐懼無所適從總是相同 |
Arcade Fire的Sprawl I唱著:
Cops showing their lights
On the reflectors of our bikes
Said, do you kids know what time it is?
Well sir, it's the first time I've felt like something is mine
Like I have something to give
The last defender of the sprawl
Said, well where do you kids live?
Well sir, if you only knew
What the answer is worth
Been searching every corner
Of the earth
是阿,或許孩子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所在之處,只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尋找自己的歸宿,尋找某個後視鏡裡,過往記憶的身影。就連那些留下來的,活著的:小貓王、小馬、Scenes from the Suburbs的主角,如果今天小四出獄了、Scenes from the Suburb裡頭的主角好友長大了,他們還會被記得、被看見嗎?還是一如Suburbs專輯裡Suburban War說的:"All my old friends, they don't know me now,All my old friends, are staring through me now"。世界改變了我們,而我們已經不被記得,僅被忽視?
一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結論: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