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展結束,一年也結束了。今年靠著FB無敵,看完片就是往FB貼,也省了寫每日回顧的功夫。但依照每年慣例,還是寫個給自己看的心得,也算是有個收尾。
特別喜歡且擁有真正力量的:艾蓮娜、牛頭悲歌、泥河
首先,艾蓮娜。自從前幾年的韶光在此停駐之後,今年終於又多了部對導演不熟,看完卻深受感動的作品(是說,應該找時間把導演的前一部作品歸鄉殲滅掉)。明明是個簡單到不行的故事,導演就是有本事讓你覺得"每個環節都對了"。從不言而喻的思考邏輯(很難想像,不用文字單純靠行為與演技,你可以瞭解角色多少事情)、幾乎是大師級的攝影和運鏡,加上優秀的演員,不需要用語言文字大張旗鼓訴說便可以讓人感受到影像背後的衝突和情緒。看大廚做菜,最簡單的料理調理反而最需要用心和技巧,而這部片可是山珍海味。
再來,牛頭悲歌。比起艾蓮娜的內斂,牛頭悲歌的特色便是外放-徹底的、撲山倒海的外放。毫不隱藏的濫情,片頭開宗明義的悲觀,加上角色明顯的悲劇性(背景故事放在台灣的鄉土劇都嫌太扯),這部片一整個有地雷的潛力。也因此,牛頭悲歌厲害便厲害在它在這麼狗血故事中,所展現出的驚人深度和自制力。以角色而言,男主角大可以只是一個因為童年悲劇所創造的禽獸,但演員的刻畫卻細膩展現人淪為禽獸的悲哀;以故事而言,它對於整個失控的過程處理是冷靜的、輕描淡寫的、精準的,也讓一連串巧合所創造的後果更加具衝擊性,更別提當壓抑到一個程度的爆發,所呈現的破壞力真正讓人印象深刻。它可能不是經典,但今年影展情緒強度第一名絕對是它。
至於泥河,這片子本來就是經典,所以其實多說也是浪費唇舌。它既有小品的恬淡,也有大時代的格局和眼界,加上非常迷人的攝影和簡單有效的故事,只能遺憾沒有更早看過它。
至於其他感覺相當良好的作品......我很難去喜歡都靈之馬,但也很難不被那種徹底的悲觀絕望感染,再從中得到毀滅後重生的意志力、凱文怎麼了應該是今年看過最華麗花俏的作品,但電影本身無法克服小說前提的些許荒謬(這小孩簡直是天魔轉世),終究讓片子扣了點分、沈睡的暴龍光看一堆英國實力派飆演技就爽到不行,但,Kitchen-Sink Drama真的看太多了、B級教父看的時候很爽,但看完除了爽之外思考空間也不多、最後,迷懵夢寐(影展都結束了,我還是不會念這四個字)氣氛營造上獨一無二,但感覺太過求工,少了些許爆炸力。
懶得就細節討論,只能說安那托利亞故事是第一部我每5分鐘看一次手錶的片子,2.5小時比懷胎還要長,還要沒成就感。我看得出它想幹嘛,但我對它想幹嘛完全沒有興趣、盆栽小情事搞老半天便是部文青唉唉叫哭哭片,看完很想打人、野蠻的驕傲應該改名為馬泰邊境之泰拳人生,狗血元素一應俱全,故事不合邏輯,沒有內涵又硬要裝氣氛撐門面,可惜了優秀的製作和攝影。
整體而言,不錯的一年,平均素質出乎意料的高,地雷也出乎意料的少,日本80年代作品回顧更是會讓人想完食的專題。很可惜沒看到溫心港灣,但反正之後會上。要不是最後一天國外老闆來訪,今年甚至可以創下不浪費任何一張票的紀錄(至少,今年沒有看片看到掛病號,也是一個進步)。21天26部片,金馬我們明年見!
最後,還是要哭爸一下該死的手冊。我很願意接受花50塊買手冊這件事,但我不能忍受你明明說金馬會員可以免費填資料寄送,然後一直收不到又只是兩手一攤說貨運有問題建議直接現場購買。都民國幾年了貨運還這麼不可靠,擺明就是挑選貨運公司的寄件者的問題-連偉大的中華郵政都沒這麼誇張。不願意花時間花心神又只會叫人去金馬辦公室買,不負責任到了一個極點。
整體而言,不錯的一年,平均素質出乎意料的高,地雷也出乎意料的少,日本80年代作品回顧更是會讓人想完食的專題。很可惜沒看到溫心港灣,但反正之後會上。要不是最後一天國外老闆來訪,今年甚至可以創下不浪費任何一張票的紀錄(至少,今年沒有看片看到掛病號,也是一個進步)。21天26部片,金馬我們明年見!
最後,還是要哭爸一下該死的手冊。我很願意接受花50塊買手冊這件事,但我不能忍受你明明說金馬會員可以免費填資料寄送,然後一直收不到又只是兩手一攤說貨運有問題建議直接現場購買。都民國幾年了貨運還這麼不可靠,擺明就是挑選貨運公司的寄件者的問題-連偉大的中華郵政都沒這麼誇張。不願意花時間花心神又只會叫人去金馬辦公室買,不負責任到了一個極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